公司动态

开元体育在中国最强地级市看见人工智能的未来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5-02-23 23:24:06

  开元体育在中国最强地级市看见人工智能的未来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在苏州举行,推出一系列产业政策、人才政策。

  2.苏州在全国人工智能发展排名中位列前十,智能应用指数排名全国第三,资本支持指数位列全国第五,产业活力指数位列全国第六。

  3.除此之外,苏州已初步形成了人工智能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基础层核心硬件开元体育、框架层开发平台、模型层研发和应用层集聚企业。

  4.苏州将围绕“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15个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力争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2月14日,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苏州站)举行。

  会上,苏州推出一系列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吹响“人工智能+”发展“冲锋号”,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努力建设“人工智能+”城市,加快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这次大会,共有上千名行业代表参会,“苏州造”人形机器人、智能控制无人系统、AI大模型互动虚拟产品等创新成品精彩亮相。

  《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对全国近300座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估。

  报告显示,苏州是位列全国前十、跻身前五的唯一的地级市,在智能应用指数方面排名全国第三,资本支持指数位列全国第五,产业活力指数位列全国第六。

  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明确提出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并出台专门政策予以鼓励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苏州市政府发布《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整合人工智能产业的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将苏州市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创业高地。

  在此10年前的2007年,思必驰在苏州成立,今天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服务商,2024年新增IoT类设备达1.6亿台,连续两年自研AI芯片年均出货量均超过2000万颗。

  2024年,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收超2300亿元,聚集核心企业近700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超2100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在其中,有上市企业32家、全球独角兽企业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7家。

  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MO源、前驱体、电子特气、光刻胶领域持续攻克“卡脖子”技术,打破封锁,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英诺赛科(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全球首条产能最大的 8英寸 GaN-on-Si晶圆量产线,是全球产能最高的氮化镓器件厂商。

  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功率(10W以上)半导体激光芯片,实现国产化替代,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

  本次大会上,腾讯公司与苏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批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各县级市(区)重大项目签约,一批人工智能项目集中签约,为苏州人工智能产业注入新动能。

  在基础层核心硬件方面,引进和培育了以中科可控、长光华芯、亿铸科技、敏芯微等为代表的AI硬科技领军企业。

  在模型层研发方面,42个重点算法已通过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7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大模型备案。

  作为国家算力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东数西算”工程长三角枢纽调度中心,苏州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提供算力支持。

  正在建设的吴江算力调度中心项目,是“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八大枢纽节点之一,总投资35亿元,规划了超万架算力机架资源,总算力规模超5000PFLOPS。

  现有总算力规模14000P,其中智算规模5500P,预计到2027年,智算规模将突破20000P。

  作为投融资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据笔者统计,2023-2024年苏州市人工智能领域一级股权融资近40起。

  今年2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深化合作协议,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

  行业领军人才、高校科研资源、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将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

  大会上,苏州重磅发布《苏州市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及《苏州市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若干措施》。

  2024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4.7万亿元,拥有1.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覆盖35个大类、171个中类、516个小类。

  即从产业真实需求出发,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作用,深入融合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促进全要素的提质增效。

  目前,常熟已形成覆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现有纺织服装企业4000多家,规上产值507.6亿元。

  在设计环节,波司登实现了AI大模型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3D服装数字化技术等4项技术突破,完成了AI企划端、AI开发端、3D打版建模、虚拟成衣交付等4项关键流程的优化升级,头样开发时间从100天降至27天,样衣研发降本60%以上,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在生产环节,波司登计划在正在建设的羽绒产业智能工厂中引入了智能立体仓库、辅料自动拣选库、自动拉布/裁剪/模板/充绒/开袋等设备,以及AGV自动化物流系统、自动吊挂生产系统等,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区,苏州已经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近4000家,培育规上企业557家、上市公司34家,2023年产值近2200亿元。

  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获批建设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

  依托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开元体育,苏州工业园区设立ITBT(生物计算)融合创新中心,推动“IT”(信息科技)、“BT”(生物科技)跨界融合。

  正因如此,中国首家生物计算技术驱动生命科学平台公司—百图生科在苏州工业园成立研发中心,将先进AI技术与前沿生物技术相结合,打造世界领先的大分子药物研发生物计算引擎,为整个生物行业提供开源、高效、精准的研发工具。

  根据规划,苏州将围绕“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15个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力争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除了直接催生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外,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更大意义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苏州塑造新优势、激发新活力开元体育

  在亨通光纤光棒工厂,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覆盖生产流程,让效率提升了66%、单位制造成本降低了21%、单位能耗下降至33%,不良率降低了52%。

  在信达生物制药工厂,引入生物制药领域的全套大型自动化、智能化集成生产设备,实现单克隆抗体药品全流程的大规模智能化生产。

  在华星光电工厂,5G通信、AI技术让关键核心设备实现了互联互通,智能化水平、生产技术、产品性能等各项指标长期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在福耀玻璃工厂,建设数字孪生仿真系统,与大数据、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融合,驱动各关键环节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升级。

  在苏州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正在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落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关标签: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