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开元体育红杉中国周逵:寻找 “难而正确的事”并沉下心来去做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5-02-17 10:46:10

  开元体育红杉中国周逵:寻找 “难而正确的事”并沉下心来去做他拥有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武汉工业大学电气自动化学士学位,他专注TMT、医疗健康、工业科技为投资方向,负责投资的许多早、中期公司已发展成为各细分市场的领导企业,其中近十家成为美国、中国香港和内地A股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他就是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

  从进入联想投资再到加入红杉中国,周逵作为投资人的角色一直在成长与蜕变。在红杉中国的这些年,让周逵愈加冷静、敏锐,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虚虚实实的信息以及形形色色的创业者,无数次的思索与判断,让他对投资行业拥有更深刻与独到的认知。

  跻身创投圈二十多年来,周逵投出的项目硕果累累,文思海辉、斯凯网络、网秦无线、掌趣科技、乾照光电、秦川机械、光环新网、挂号网、健帆医疗、华大基因、再鼎医药、美丽说、地平线科技、小马智行等等都为红杉收获了斐然的业绩。

  出生于1968年的周逵,是江西萍乡人。1989年,周逵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现为武汉理工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之后,他进入韶关的一家合资企业,在山里做冶炼。据说,当时这家公司是整个山区里唯一一家像样的合资公司。

  从技术员做到工程师,再到管理车间,周逵一步步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开元体育。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周逵就到各地跑项目,谈合作。干到三年半,公司经营不善,同事和朋友不得不散伙各奔东西。当时银行的人去仓库里拉货抵债,重情谊的周逵看着眼前的情景,流下了眼泪。

  后来,周逵辗转又去了中山,加入老师创办的一家生产程控交换机的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是这一领域发端之初。当时程控交换机每线美元。华为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涉足程控交换机的开发。

  陈春花曾讲过一个故事,提到周逵这段时期的经历。1995年,一家单位里坏了台交换机,负责程控交换机的人就把坏掉的机器拿到购买的公司去修,但那家公司很小,技术也不行,修了半天也没修好。这人就说,要不算了,你们帮我搭个环境,我自己调吧。于是他就在这家公司调试了三天,自己把交换机修好了。这家公司的人非常吃惊,觉得他技术不错,想要将他留下来。这个技术不错的人就是周逵。但老实的周逵回复,单位的人还等着打电话呢,提着交换机就走了。这个特别小、技术也不咋行的小公司,就是今天的华为。

  但就是这样一家让周逵死心塌地追随的高科技公司,依旧没发展起来。周逵总结,“虽然公司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实力和地位在行业里也是数一数二,但这家公司没有一个目标把大家凝聚在一块,导致员工做事情是投机驱动的。瞄准一个机会做出一个产品,很快赚到一笔钱,然后又重新寻找下个机会,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这两段不顺的工作经历对周逵的影响是,务实经营很重要,小公司的第一要务是生存。目睹了企业的种种问题后,周逵心里有了寻找经营之道的想法。周逵决定重新学习,他苦修几月,1997年以优秀成绩考入清华经管学院,用3年时间脱产读MBA。

  联想是周逵的新职业起点。1998年,他进入联想,先在业务发展部做了两年。在联想,他看到了中国优秀企业的运作机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大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力,对队伍运作的要求,让周逵受益良多。

  当时联想正在酝酿风险投资。2001年4月,联想投资成立,在大IT行业内四个领域展开投资:电信网络设备、企业应用软件、IT服务、半导体芯片设计。柳传志亲任联想投资的董事长。柳传志明确表示,联想投资的3500万美元就当交学费,但谁也不敢让联想攒了10年的利润就这么付诸东流。

  34岁的周逵当时的职位是投资部经理。众所周知,投资经理是风险投资行业最初级的职位,但是周逵不介意这个,他要一个离机会最近的角色就好。

  周逵进入投资行业,最初就想看看钱是怎么赚的,为什么自己以前非常努力工作过的两家企业最终没能发展起来。

  在一番努力之后,周逵在公司内部推介了一家地理信息系统公司。在决策会上柳传志问,这家公司能打到85分吗?周逵综合各方因素考虑,说确实没有85分,于是这个项目就被毙了。多年后,这家公司在A股上市,成为中国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领头羊。

  “现在回想起来,我挺珍惜当初我撤下来的感觉。因为是很难的,你想迈出第一步,但你又必须要守投资纪律,而且还要为人诚实。实际上,我完全可以说90分,因为我和这个公司的交流是最多的,但真实情况就是这个公司的状态没能达到85分的要求。”周逵回忆。

  2001年底起,周逵开始调研软件外包行业,一直到2003年,他也没有做成一个案子。虽然他十分希望迈出第一步,但又告诉自己,不到85分不能投。在这三年间,他潜心做调研,把行业的前30家都看遍了。

  最终,周逵认为中讯是值得投资的企业。中讯1995年成立,1997年的主要业务是海外软件开发,1998年成立日本中讯株式会社。公司网站指出:相对于欧美企业大量地向印度发包,日本企业则把中国选定为其主要的软件发包地区。2002年,中讯与Sun Microsystems公司签订LSP合同,开始IT技术服务业务。

  在中讯这个项目上会前夜,周逵背负巨大压力,这个项目再不过,他可能就没有办法待在这个行业了。中讯获批经历一番周折,反复开会才通过。2003年3月,联想投资以2400万港元(300万美元)投资中讯。2004年4月30日,中讯软件在香港主板上市,联想投资一年半获得7倍的回报。中讯软件对联想投资的意义重大,这是联想投资的第一个IPO项目。

  按图索骥,周逵找到了讯天。2004年5月,联想和宏碁达成协议,共同投资讯天600万美元。2005年,日本最大的SP公司Index收购深圳讯天,朱立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提及,讯天的投资回报在3.5倍左右。

  之后,周逵在2004年又负责投资了文思创新的A轮,这家公司后来在纽交所上市,文思后来为联想投资拿回大半个基金的回报。

  周逵不断刷新自己的投资业绩。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让他受到了业内大咖们的关注,其中包括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

  2005年夏天,一批由来自硅谷的知名风险投资人组成的旅行团造访中国,被认为是中国VC/PE行业的分水岭。同年9月,红杉资本与沈南鹏创办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2005年底,在沈南鹏的邀请下,周逵加入红杉中国,开启了在风险投资领域的辉煌征程。不到两年时间,他便凭借优秀的业绩从董事升到合伙人。

  沈南鹏评价他说:“表面上,你可能会感觉周逵不是那种quick的人开元体育。但他有作为风险投资者的两个品质,首先是他考虑事情很周到,注重细节,在很多投资者容易因表象而激动的时候,他能保持理性。同时,他很开放。不会丧失捕捉机会的能力。很多人都在谈找项目的能力,但最终,衡量风险投资者的是对项目的判断力。这是周逵具备的。”

  加入红杉中国后,周逵投出了文思创新、斯凯网络、掌趣、美丽说、唱吧等一系列明星产品。周逵感慨,这个行业每个人都聪明,“得勤奋,因为你不勤奋,没有什么东西能保护你。”

  自2005年成立以来,红杉中国始终保持着对TMT、医疗健康、工业科技等领域的深度关注,以独特的投资视角和专业的投后管理,成功投出了一批各细分市场的领导企业。其中,周逵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商业智慧,带领红杉中国在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绩。

  时间回到2005年。当时,中国医疗健康投融资市场还远未像如今这般火热,市场上占据主流声音的仍然是成长壮大于上世纪末的一批以仿制药为主的传统型制药企业,而带有创新属性的药品、医疗器械乃至诊断类产品,一度被视为不确定性太大的“坑”。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资本生态,对创新的支持都并不明显。

  而且在筚路蓝缕的环境下,红杉中国还面临着不断崛起的竞争对手的挑战与竞争。红杉中国正式开启医疗健康投资的2006年,启明创投成立。这家投资机构后来投资出了甘李药业等多个成功案例;2008年,礼来亚洲基金开始从礼来制药的风险投资部门孵化而来,并作为专业的医药产业基金于2011年独立。可以说,红杉中国的医疗健康投资是在各方势力崛起、群雄环伺的形势下,成功“破局”,闯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周逵介绍,相较于直接就从新药投资入手,红杉中国选择了从当时自己更为熟悉的数字化医疗、供应链改造、医疗器械耗材等方面入手。微医即是沿着此逻辑2006年投资的公司。随后逐渐过渡至医疗器械,比如奕瑞科技。从“体外”的新产业生物,到“体内”的健帆生物、启明医疗等,都是红杉中国早期投资的项目。

  很快,专业医疗投资团队的发展壮大使得红杉中国在创新药、创新器械等技术壁垒更高的投资领域迅速成长起来,投出了贝达药业、华大基因、信达生物、再鼎医药、药明巨诺、纽福斯、瑞吉生物等一系列公司,这也是周逵口中的“创新驱动属性”的体现。在他看来,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医疗服务自身的专业化属性,使得医疗投资的专业门槛逐渐提高,只有在这里面长期耕耘与深度钻研的投资机构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有人说疫情之后医疗行业出现了拐点,我倒没这么看。我认为医疗行业一直就没有什么拐点,它经历了过去二十年的成长,未来二十年仍会持续成长,这是我们的信念。”2023年5月,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周逵面对“医疗行业是否已出现拐点”这个问题,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布局医疗健康产业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红杉中国自2006年起,投资中国绿线(微医的前身)标志着正式入局医疗健康领域,一直到如今覆盖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精准医疗、数字医疗等众多细分领域,已投出了超过200家医疗健康企业,约50家被投企业成功IPO,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医疗投资版图,并不断在扩增。

  从统计结果上,红杉在医疗领域投资的200多家公司,70%左右属于B轮之前的早期投资,而过去几年的时间里,种子期、天使轮的公司所占比例更是在显著增加。“投早、投小”已成为红杉中国身上的一个显著标签。

  事实上,“投早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算难而正确吧。”在周逵看来,医疗领域的一个投资共识是,“这是一条长跑道。互联网企业爆发可能半年一年决胜负,而众多医疗领域的结果却要八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而这也正是周逵眼中医疗投资的特点和魅力:“医疗行业是要看长期的韧性和耐性,所以你更得从长计议。”

  也正是秉持这样的思想,过去十余年来,包括周逵在内的红杉中国医疗投资团队,一路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成长过程。

  周逵认为,在漫长的陪跑过程中,投资人所能做的,就是离创新、离创业者近一些,看长线+早下注,并积极予以帮助。所以,红杉中国投资的微医、新产业生物、再鼎医药、稳健医疗、燃石医学、贝泰妮、奕瑞科技等都陪跑长达10年甚至更多时间。

  虽然成绩斐然,但在周逵看来,红杉中国其实不曾刻意追求投资成绩上的“数字”,而如今的成绩也更多的是从多年前就开始医疗投资布局而产生的厚积薄发的效果。

  下一步,红杉中国在医疗健康上会投向哪里,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会走到哪里。

  2018年,周逵亮相36氪“中国投资人未来峰会”,讲述了红杉中国作为一线投资机构是如何以客户为中心,紧跟客户需求,抓住不变之本,找到穿越周期之道的。

  周逵拿亚马逊和华为举例。凭借20年来惊人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亚马逊一直稳居全球价值领先的公司之一。原因不是杰夫·贝佐斯知道未来十年什么会变化,而是他知道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就应该all-in,这个不变的东西就叫“客户至上”。为此亚马逊信奉“Day 1”理念,把每天当成是创业第一天,从用户这里,去寻找产品创新和运营改进的动力来源。

  国内卓越的企业——华为的企业文化里最重要的也是“以客户为中心”,其他的关键内容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延展。为此华为把权力和资源交给离炮火最近的人,把利益交给服务客户最努力的人。

  周逵把过去创业企业的表现大致分成四种:2C(盯用户)、2VC(盯投资机构)、2G(盯政府)、2CO(盯竞争对手)。后三者都有过太多惨痛经历:比如投资人催促企业融资上市,动作变形;政府大力扶持某个产业,最终泡沫破灭;与竞争对手撕得狼狈至极,错过合并良机。只有盯住用户的企业,才最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当你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选择机遇和创新,就是不难的事。以客户为中心,才是穿越周期之道。”这句话,放在今天以至未来同样适用。

  刚加入红杉时,红杉英文主页的第一句话让周逵记忆犹新:我们有两个客户:第一是LP,第二是创业者,当我们非要在这两个里做选择的时候,我们首选创业者。创业者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座右铭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为了做好这件事,红杉中国十几年一直坚持在专注的领域,争取做到最专业化。为了敦促自己不断进步,红杉内部PPT模板的最后一页写着:The best one is the next one。

  “加入红杉是一件我职业上最有意义的事。显然有机会提升我国际视野的短板,更有意思的地方是要做好这工作,我得不断琢磨、持续学习。有时候你跟创业者说说说,别人却不理你,或者他很兴奋,结果如果你还不知道他为什么兴奋,那种感觉是很糟糕的。总之经历越多,自己越需要学习。”周逵说。

  1972年,红杉资本成立于美国硅谷。在此后40余年中,它不可思议地穿越了科技跃进和经济波动,获得与它生命长度相匹配的优秀项目的密度。作为全球一线机构投资人,它没有错过苹果、思科、谷歌、雅虎、甲骨文、领英、WhatsApp、Airbnb中的任何一家——这些在不同时期引领潮流的明星公司。

  2007年,布局电子商务,参投的公司从阿里巴巴到京东、唯品会、美丽说等,几乎覆盖了当时最优秀的电子商务平台;2010年,红杉投资抓住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投资了美团点评、饿了么、滴滴出行等这些O2O领域最大玩家;随后,当智能+浪潮席卷而来,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中,今日头条、拼多多、泡泡玛特、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背后都有红杉中国的身影。而且其长期布局的医疗健康投资也进入收获期,一些业内知名的领军企业接连上市,如药明康德、信达生物、新产业生物等。

  打过一两次胜仗并不足以让人赞叹,但红杉中国却能在互联网、消费、医疗、工业科技这四大领域风向不停变换的背景下,持续取得胜利,这必然会让人好奇其中的秘密。

  沈南鹏曾透露,红杉的投资策略是“依图索骥”,这张图就是他们在实战中绘制的产业拼图,从中可以发现趋势如何形成、商业模式如何跑通。

  而在红杉中国,每个投资人也会基于这种方,去绘制自己细分行业的图谱:涉及哪些公司、他们的联动关系如何、下一个风口有可能波及什么。通过对这张图谱不停进行分析推演,一旦看清其中的变动和机会,立马出击。

  这种基于产业拼图从“鱼头吃到鱼尾”的打法,让红杉可以从更高层次上对行业的发展做出预判,从而提供更好的商业模式指导与企业整合服务。毫无疑问,红杉过往出色的投资履历已形成了足够强烈的马太效应。

  当媒体把“红杉的秘密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抛向周逵,他首先否认了红杉有“被钦定”的“好命”,甚至认为不存在所谓的秘密。

  周逵分享了红杉对风向的判断:“商业进化是创新依次展开的图谱,所谓风口往往是产业基础设施化和新技术演化到某个阶段的产物”;分享了红杉的克制,“我们一直是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期”;分享了红杉对创业者的选择:能力之上是悟性,悟性之上是格局。

  一个更出人意料的答案是“危机感”。就如同红杉资本合伙人道格拉斯•莱昂内(Douglas Leone)解释自己成功时使用的理由:“促使我不断前进的一大动力是恐惧”一样,周逵也不止一次提到了危机感:“如果说红杉有秘密的话,就在于危机感的驱动。我们非常担心失去创业者的信任,也很害怕没有抓到下一个创新机会。”

  周逵在投资行业已经 20 年,他眼里的这个行业的评价标准往往不是追捧英雄,大部分人把赚了多少倍当成一个投资人的成功,但投资行业里仍然有一些很珍贵的东西需要去发掘,比方说诚实。

  除了诚实,在周逵眼里,红杉中国成为今天的样子有两个最基本要素,一是全产品线投资,另一个更重要的是 Focus(专注),顺势投资而不是逆势,这里的 “势” 是指整个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趋势。

  “互联网带动的各行各业数字化的过程,远远还没到头。” 周逵拿消费行业举例,投新消费,实际上是在投品牌的规模成长,这背后要的是营销效率、供应链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升,而这两者都是产业数字化后的一种表现。

  专注是专业的前提。创新使得效率大大提高,导致产业边界扩展和集中度增大,这表现是成功的体量在增大,同时成功概率却在降低。周逵认为这对投资人在所处行业的专业度要求更高了,专业化的回报也是更高了,“智商都差不多,你要做到专业化,你必须专注。”

  有不少创业者会好奇,红杉中国的投资标准是什么?周逵认为,每一家公司的投资标准都差不了多少。在看一家公司的时候,从红杉这个角度,一般会从这四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看这个行业是不是可为。投资人面对的都是聪明且富有的人,这个行业是不是可为,也就是这个行业能不能出现大公司,这是投资人在见创业者之前就要有所判断的。

  第二,要看这个项目的商业模式和技术优势能不能支持其健康发展。很多创业者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但却没有商业模式。这类创业者往往在开始就没能做一些系统性思考,比如:

  ●你给用户创造的价值是不是能分享的?如果你给用户创造的价值是不能分享的,那这个价值就不会长久。判断一个公司的前景,还是会从用户那里去找,看用户喜不喜欢,用户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是不是能长久留有你的位置。

  ●随着你的生意越做越大,公司是不是也能越来越好发展?一开始能挣到钱,并不能说明这个事情有巨大价值,也许你做大了之后反而只能挣小钱甚至挣不到钱了。

  第三,考察创业者是不是做这个事情的人。现在最为稀缺的是优秀创业者的资源。所以,好的投资值得投资人去敲创业者的门。比如什么领域能出好公司,哪个公司在这个方面已经开始在做了,而且做得还不错。这些可能都需要在他还没有要融资的时候,投资人就需要先了解到,这样才能保证投资反应是最快的。

  第一,看多中国,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理由除了市场广阔之外,投资中国的含义也在更加宽广,比如大疆、字节跳动等等一批优秀的中国创业者,已经面向全球市场交付更有技术含量的产品。

  第二,看多科技进步,尤其是数字科技推动产业变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通讯到娱乐、支付、交通、物流等应用基础设施都无比高效。今天的创新既处在人工智能在云和端同时快速发展,也在突破核心软件和核心器件瓶颈的纵深阶段。

  第三开元体育,看长线。当我们用长期眼光来看待机会时,就会发现有更多和更大的机遇,同时也有更好的执行状态,更和谐的生态关系,也有机会形成更强的差异化能力。

  周逵结合多年的投资经验,分享了四个方面:首先是帮着找钱,这也是投资人的基本责任;二是帮助创业者找合适的人;三是帮创业者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作为投资人,看的多投的多,赢的多吃的亏也多,知道如何帮公司少走弯路少吃亏;最后一点是,红杉被投企业之间会形成一个网络,彼此间会相互学习与合作,逐渐提升,创业者从眼界、思想、人脉上都会受益匪浅。

  那么具体到战略方向、具体管理上,红杉会多大程度的参与到创业公司中?周逵坦言,红杉作为创投机构,是小股东,追求财务目标,不谋求控股,一般早期公司入股占比20%多,成长期公司比例更加灵活。

  “但我们是积极主动的小股东,不像有些机构那样甩手不管,当有问题、有建议时,我们会积极主动提出来。同时,我们也是专业能力强的小股东,常常我们给出的意见也是颇有建设性的。另外一点,我们帮着找人,但不派人。”周逵说。

  周逵认为,创投机构最大的成就感是发现和帮助创业公司变成一个伟大的公司,伟大的标志是它生活中获得的地位。

  2024年12月,在“第二十四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大会”上,周逵提到,2024年下半年,红杉中国最早投资的两个智能驾驶产业两端(芯片和运营)的公司——深圳地平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双双成功上市,这或将是境内创新型企业重新敲响海外资本市场之门的标志。

  此前,周逵曾说,他在2016年初前往硅谷参加红杉年会,并在参观百度美研院的时候和彭军相识,两人有了一段简单的交流;同年10月,周逵收到了彭军电话,说他刚回北京,在考虑和楼天城一起出来创业,并简单介绍了做无人驾驶公司的想法。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周逵极其重视,并迅速拉上沈南鹏和富欣一起和彭军进行详细面谈,之后红杉中国团队快速跟进。

  周逵指出,最早期的时候还是主要来自对创始团队的判断。彭军是百度美研院的第一位成员,担任百度无人驾驶的架构师,是百度仅有个位数的T11级的工程师,而且他的性格成熟稳重;楼天城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编程第一人’,且在谷歌的无人车团队工作过,之后加入了百度,是百度最年轻的T10级的工程师,在编程、技术领域有巨大影响力。

  在第一轮融资时,小马智行总共开放了20%的额度。在市场普遍还有些犹豫的时候,红杉中国坚定选择了小马智行,以7000万美元的估值和当时15%的股比领投了小马智行的首轮融资。值得一提的是,小马智行是红杉中国被投公司中少有的由三位合伙人(沈南鹏、周逵、富欣)共同深度参与和管理的项目。

  正如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军曾说,红杉的坚定支持对于小马智行的诞生和起步至关重要。作为小马智行最坚定默契的伙伴,红杉中国多位合伙人共同深度参与项目管理,在投融资、战略方向、产业资源对接、产业合作等方面,长期为小马智行的发展提供了最大力度的支持和帮助。

  “整体来看,海外IPO市场正在逐渐松动,希望A场IPO在2025年也能好起来。”周逵说。

  当谈及最兴奋的行业时,周逵表示,红杉中国比较看重AI技术浪潮,这两年主要关注的领域是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大模型往前走是数据、算力和芯片,往后走是AI应用。现在大家的专注点在大模型,当大模型性能越来强时,期待接下来AI应用会有好公司涌现出来。

  周逵还提到,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业内在资金的供应局面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业内同行将重心从“怎么卷”转变到了“怎么高质量发展”,大家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难而正确的事”去做。

  “我们的角色是帮企业发展。若站在企业家的角度,一个期待是上市审核更加市场化,这样企业对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更加可预期和可规划。另外一个期待是,在今天的经济挑战下,我们更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应让创业者和创新者,受到足够的来自社会的尊重和鼓励。”周逵呼吁。

  很多年前,周逵第一次参加红杉在美国的大会。在一次分组讨论的会议上,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当时说了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回想红杉过去几十年取得的成绩,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投资之前做对了什么,而是我们投资之后做对了什么”。

  作为一位投资行业老兵,周逵并不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失,企业的投资机会就减少。原因在于,投资机会年年有,关键还是取决于投资人的眼界有多广,有多深,还有多远。

  “你看得广的时候你就能看到更多,你看得深的时候你就能发现价值,你看得远的时候你就可以更早一点下手和守候更长。”周逵说。


相关标签: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