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元体育交易所三次问询毛利率合理性过度依赖比亚迪的鹰峰电子IPO前景堪忧
- 开元体育重磅仪器仪表协会发布2021 年行业情况与2022年行业预判
- 开元体育“自动化”下的国产替代机遇
- 开元体育《机械幻城》展在重庆科技馆开展
联系人:
手机: 13800000000
电话: 400-123-6789
邮箱: admin@dlsmart.cn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开元体育重磅仪器仪表协会发布2021 年行业情况与2022年行业预判
开元体育重磅仪器仪表协会发布2021 年行业情况与2022年行业预判2021 年,世界经济大幅反弹,经济增速约为 5.9%,创造了近半 个世纪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但是,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的不平 衡性,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复苏严重分化。其中,七国集团成员之 间的经济增速最高相差 5.6 个百分点,金砖国家成员之间的经济增速 最高相差 4.5 个百分点。从时间维度看,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前高后低 增长态势,下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明显下降,经济下行压 力明显增加。 作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引领者,我国沉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 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增速达 8.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 30%; 人均 GDP 达 1.25 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 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根据国家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114.37 万亿元,按不变 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1%。202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6%,比 2020 年提高 6.8 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9.8%; 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27.4%,同比提高 1.1 个百分点;制造 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31.4 万亿元,连续 12 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 年,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18.2%和 12.9%, 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 73.6%。2021 年机械工业实现营业收入 26.4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利润总额 1.57 万亿元,同比增长 7.6%。
2021 年累计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3.0%;2021 年末,国 内钢材综合价格全年平均指数为 142.03 点,同比上涨 36.46 点;全 年累计出口钢材同比增长 24.6%;累计进口钢材同比下降 29.5%。 全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6.93 万亿元,同比 增长 32.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 3524 亿元,同比增长 59.7%,创历史 新高;销售利润率达到 5.08%,较 2020 年提高 0.85 个百分点。
2021 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主要建材产品生产 平稳,其中水泥产量同比下降 1.2%,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增长 8.4%; 建材及非金属矿工业产品全年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4%,其中水泥 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6%,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35%;规 模以上建材企业营业收入 6.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5%,利润总额 5754 亿元,同比增长 14.7%。其中,水泥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3%, 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10%;平板玻璃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8.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89.3%。建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继续保持增长, 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6.9%,非金属矿制品业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4%。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品全年出口金额 470 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 21%左右。
2021 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 23.8 亿千瓦,同比增长 7.9%。其中:火电装机容量约 12.97 亿千瓦,同比增长 4.1%;水电装机容量约 3.9 亿千瓦,同比增长 5.6%;核电装机容量约 0.5 亿千瓦, 同比增长 6.8%;风电装机容量约 3.3 亿千瓦,同比增长 16.6%;太阳 能发电装机容量约 3.1 亿千瓦,同比增长 20.9%。2021 年,发电 81122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8.1%。其中火电同比下降 4.9%,水电下降 6.8%, 风电增长 30.1%,核电增长 5.7%,太阳能发电增长 18.8%。石油和化学工业:2021 年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14.45 万亿元, 同比增长 30%;实现利润总额 1.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6.8%。全行 业营收利润率为 8.04%,为 2010 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油气开采业 累计实现营收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28.3%和 533.8%;炼油业累计实现 营收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18.2%。2021 年进出口总额860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7%。2021 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创历史新 高;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万亿元;化工板块利润总额、收 入利润率均创历史新高。
2021 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收 29,288.5 亿 元,同比增长 20.1%,实现利润总额6,271.4 亿元,同比增长 77.9%。 各子行业分化较为明显,化学制剂及中成药受新冠疫情及医保控费影 响较大,仿制药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化学原料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 升,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行业收入增速保持较高水平。 轨道交通方面:2021 年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突破 15 万公里,全 国铁路新增运营里程超过 4000 公里(其中高铁约 2150 公里)。 2021 年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15 公里)。
2021 年营业收入 21268.10 亿元,同比增长 10.0%, 实现利润总额 1653.50 亿元,同比下降 0.1%;全国规模以上酒、饮料 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 16,034 亿元,同比增长 13.1%,实现 利润总额 2,643.7 亿元,同比增长 24.1%。
2021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 10458.3 亿元, 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 18.2%。其中:设计业销售额为 4519 亿 元,同比增长 19.6%;制造业销售额为 3176.3 亿元,同比增长 24.1%; 封装测试业销售额 2763 亿元,同比增长 10.1%。根据海关统计,2021 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 6354.8 亿块,同比增长 16.9%;进口金额 432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6%。2021 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 3107 亿块,同 比增长 19.6%,出口金额 1537.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
2021 年利润较上年增长 16.3%。分行业看,近九成 装备制造行业利润较上年增长,其中,利润规模最大的电子行业增长 38.9%;金属制品业受集装箱需求旺盛带动,利润增长 28.7%;电气机 械、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分别增长 12.2%、10.2%。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 1-12 月,仪器仪表行业规模以上企 业 5400 家实现营业收入 9101.4 亿元,同比增幅 15.9%;利润总额 957 亿元,同比增幅 11%。全年营收、利润总额同比增速走势均呈上半年 快速回落、下半年逐月走低但增速降幅走势趋于平缓的态势(详见附 图)。从细分行业情况看,营收方面自动化仪表、试验仪器、光学仪 器、实验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电工仪表、工业传感器等主要分行业整体趋势向好,环境监测仪器、供应用仪表运营相对平稳;利润 方面各细分行业的增幅普遍低于营收增幅,尤其是环境监测仪器(承 接较多工程项目的)企业、供应用仪表(水表和工业燃气计量)企业、 试验仪器(力学性能试验设备)企业、实验室仪器(环境试验箱生产) 企业更为突出。2021 年仪器仪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2%。
(一)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内经济平稳发展,减税 降费、稳价保供等政策更有针对性的实施。行业主要服务领域基本面 情况良好,下业市场需求的上升大大助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主 要体现在:冶金、有色、建材和煤炭采掘业经济效益整体向好,行业 景气度处于高位,相关需求旺盛;石化行业的营收和利润总额均创历 史新高,需求明确、稳定、购买力强,其中的民营企业对国产仪控设 备的接受程度更高;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发展迅猛, 成为行业应用领域新的增长点;核电和军队、国防军工自主化刚需释 放;传统制造业在“双碳”、节能环保和安全法规收紧等政策引导和 提质增效现实要求的大环境下,升级改造需求明显,典型用户智能制 造灯塔工厂、全自动实验室相继建成。而和财政资金关联密切的科研、 教育领域的需求,尚未大规模体现;高铁和轨道交通市场相对疲弱; 公用设施中的水务需求稳定增长,电网市场相对平稳,城市燃气、热 力等领域需求依然低迷;核电项目的持续性和燃煤火电项目受“双碳” 等政策影响市场需求出现一定波动,相关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中高端产品国产替代和进入国际市场有明显进展。主要原 因是部分行业企业经过多年积累蓄力,取得长足进步,技术水平、产 品质量和服务意识得到较好改进,有的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的突破, 代表性国产产品已接近厚积薄发的临界点,市场典型用户在国家政策 引导下发展迅猛,对国产产品的认识和经济适用性的接受程度大幅提 升,特别是石化行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中的民营企业基于持续发 展和注重经济适用角度出发,对国产仪控设备的接受程度较高,应用 示范和拉动作用明显;进口产品则由于交货期、关税政策明朗空窗期 等因素影响,给国产产品留出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2021 年中表现突 出的相关中高端产品包括:三(四)综合环境试验设备、高端控制阀、 压力校验仪器和温度校验仪器、中大规模可编程逻辑、气相色 谱和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全自动滴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电子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生物荧光显微镜以及高端物镜为代表的 光学元器件等的国产替代出现良好势头,部分产品订单数量大幅增长。 其中:行业某企业的电子显微镜产品在新能源、新材料、科研和司法 鉴定等行业取得突破,实现了月销售 12 台的最佳业绩;行业某企业 的三综合试验设备年度销售超过 100 台;条码扫描仪镜头、压力校验仪器和温度校验仪器、振动台在欧美市场形成稳定需求。
(三)行业优势企业注重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升。在 自动化仪表、分析仪器等细分行业,国内企业普遍的研发投入水平为 6~8%,代表性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保持在20%左右;水、电、 气、热等供应用仪表行业,国内企业普遍的研发投入水平为 3~5%, 但电表、气表代表性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也都超过了 10%。客观分析, 细分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加大,和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宏观产 业政策引导、承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科研项目关联密切。虽然 每一项研发投入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部分研发项目的研发 效率和实际产出也不尽人意,但注重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是企业立足长远发展,加快核心技术储备,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具体 措施的真实体现,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些企业也通过 长期在科研开发方面坚持,构建完成了面向多个新兴行业的综合解决 方案体系,形成了多个技术平台对多个行业方案的业务矩阵,实现了 在国内、国际市场有很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的产业化。这样的发展路 径,值得在行业中更多的宣传和倡导。
(四)供应链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疏解,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管 理效率亟待加强。受各种因素和多个突发事件的影响,2021 年行业供 应链安全和供应链管理问题充分暴露。在面对单板机、CPU、芯片和 A/D 模组等核心器件短缺,已锁定供货合同无法按期交货,上游企业 停工停产,物流不畅、运价高涨等状况时,由于前期的准备和投入严 重不足,企业大都仓促上阵,疲于应付。有部分行业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经营,解决关键芯片和元器件供应保障问题,采取“二备料”“三 备料”、加大关键元器件(乃至产成品整机)库存的应对办法,有一 定效果;随着国内元器件生产企业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供应资源的 可选择性有一些改变,部分行业企业也在基于国内芯片和器件开发产 品替代版本作为备选,但除了少数前几年就已经进行布局和尝试的企 业有明显进展外,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很好解决替代版本供应链的稳定、 质量、产能等问题;行业供应链能力短板问题依然突出。客观的说, 供应链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作,历史的原因,行业没有形成(现 有情况下也无法统一安排和形成)完整、全面的供应链体系,更多的 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核心各自为战;从 2021 年的情况看, 行业企业目前普遍对供应链管理的话语权很小,管理能力严重缺失。 对此问题,行业企业应给予充分重视,将供应链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抓紧进行谋划布局,进行必要的投入,逐步培育形成企业安全、可靠、 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五)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面对 2021 年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 行业企业更是苦乐不均、境况迥异,对那些受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受到 影响的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发现,大多在一些构成企业核心竞争 要素的点和面上具有的一些特有的条件和能力支撑,应予充分关注。 如:第三方检测业务、电子商务业务占比较高,分销网络布局和建设 完善,软件产品实现批量化销售;品牌培育效果显著,对应用场景理 解深刻,应用技术开发合理,有很强的客户粘性;产品及技术核心优 势明显,及时推出高端、高附加值新产品并实现批量销售;拥有一定的国内、国际市场高端客户群体,产业链上有一定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供应链核心环节有保障,制造工艺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关键元器件、 零部件库存充足;信息化程度高,交货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使用 便捷,现场调试、维护工作量小;整体管理水平好,运营效率高,具 备较强的战略预判和快速反应能力等。
(一)盈利能力下降,运营难度加大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大宗商 品(原材料)和芯片、电路板、电阻电容等关键元器件价格高位运行, 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和管理费用及相关边缘成本整体上升幅度较大, 同时行业面向产业链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很弱,两头受压,企业产品毛 利率整体下行(相当一部分企业毛利率下降幅度在 8~10%左右),以 工艺制造为主、用户粘性不高的行业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更多 的应对办法只能靠走量,以规模效益来应对,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 利的情况非常普遍,行业的持续盈利压力明显加大。特别要注意的是, 到 2021 年末,绝大部分行业企业还处于年初(或去年)的原材料、 元器件库存消耗阶段,相应的成本提升情况还没有在前期的运营中充 分体现。在原有库存基本耗尽后,如后续市场达不到预期,企业产品 的销售价格又不能合理提升(实际操作的可能性较小),企业的订单 很多都只能是亏损交付,生产经营困难的问题可能在 2022 年很快显 现。
(二)中小企业经营流动性保障能力值得关注。行业中小微企业 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和净资产总额不大、可抵押资产不多、投融资渠道不畅的现象,经营所需流动资金原本就比较紧张。虽然国家在 2021 年推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特别是通过减税降费和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行业中小微企 业的经营流动性。但在 2021 年的特殊形势下,大多数企业为确保市 场和订单交付,都采取优先保证加(关键原材料、关键元器件、产成 品)库存的措施,相当部分企业的关键原材料、关键元器件库存基数 提高到 6 个月以上,产成品库存基数 1 个月以上,企业流动资金被大 量占用;与此同时,企业应收账款和承兑汇票大幅增加,财务风险增 大。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指标整体下行,有的企业持有的现金甚至只能 维持一个月左右正常开销的水平。可以说,相当一部分企业流动性不 足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三)进出口逆差同比小幅增长。虽然出口增速超过进口,但进 口总额继续维持高位,逆差依然进一步拉大,且在年底的两个月中有 一定的反弹。进口产品 2021 年受到物流成本大幅提升、国外疫情影 响供货保障、国内关税政策落实等多种因素影响,但整体进口情况依 然稳定,说明很多进口不仅在产品技术先进性、品牌影响力上优势明 显,同时也在对不同客户的用户体验和应用场景的理解上有长期的积 淀和储备,具备很强的用户粘性。如某国外知名品牌的可编程逻辑控 制器产品,在 2021 年就很长时间都处于短缺、断货状况,普通分销、 代理商都一货难求,供货价格也提高很多;而国内众多同类产品大多 产能过剩,无法迅速填补进口产品缺货产生的空档。国产仪器借助天 时地利,在国产替代和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的进展,更多的还是集中在一些点上,要以点到面形成进出口逆差总额的下降乃至反转,依 然有待时日。考虑到国际知名企业对中国市场高度关注,也在不断通 过各种方式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对进出口逆差继续加大的可能 性要有一定的预期和准备。
在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消费和投资等内需疲弱、 稳出口难度增大,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环境下, 2022 年中国经济工作确立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基调,提出了 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 5.5%左右的发展目标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 告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安排中也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 措施,值得行业密切关注的主要包括:
(一)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不再坚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 定”的表述,释放宽信用信号。还加入了“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 中有降”和“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的表述,相对于 2021 下 半年“促进实际利率稳中有降”表述,更加强调央行推出的宽松 政策效果需要在企业客户端有所体现。2022 年货币政策态度将更加 积极,货币政策还有继续降准降息的空间。
(二)财政政策方面,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 力适当靠前。在调低赤字率的同时,财政支出强度增加,减税降费力 度加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牵引作用增强。专项债规模保持不变,发行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专项债在加强基建支持的同 时,注重对产业引导,兼顾短期需求对冲和中长期产业转型升级。预 计 2022 年基建投资增速相对乐观资金充裕、前置发力,重大项目建 设计划早下达、早开工,且新旧基建共同发力;但全年增速上行空间 仍然受限,预计整体增速前高后低。
(三)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计划全年 减退税规模高达 2.5 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 1.5 万亿元、减税 1 万亿 元。减退的具体措施如下:(1)延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 幅度、扩大适用范围。(3)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 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 退税。(4)优先安排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 6 月底前一次性 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5)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 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6) 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 例从 75%提高到 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 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四)坚定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把政策发 力点适当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见效,以稳定的经济运行 态势应对各种挑战。抓紧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及时研究提出振作工业运行的针对性措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 资。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支持区位布局合理、要 素聚集度高的产业平台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支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环境卫生设施建设项目等,以新型城镇化带动 投资,进而拉动消费。
(五)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没有设定能耗强度目标,而是将其放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并留 有适当弹性,且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在确保能源供应的同时,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避免一刀切、运动式减碳。同时,为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明确对 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对于国家重大项目在能耗问题留有一 定容忍空间。 要点还包括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机关、事 业单位和国企要带头清欠;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着力培育 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
(一)在国家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定经济大盘的环境下, 基建可能是 2022 年实现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如专项债券将重点用于 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生态环保、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国家重 大战略项目等 9 个大的方向。与之相对应的钢铁、建材、石化、能源、 环境保护和水利领域的需求旺盛态势有望持续。
(二)坚定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 化。内需主要包括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在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均出 现提振乏力的情况下,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主要还得依靠投资。新型 城镇化是一个好的投资出口,各行各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都需要依 靠投资。不论是流程行业、离散行业还是环保产业、公用工程,都具 备投资拉动的基本特征。因此,有理由对行业主要服务领域充分受益 于扩大内需战略和投资拉动、保持高行业景气度给予较好预期。
(三)2022 年是“十四五”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在前一年石化、 钢铁、建材、电力等行业重点服务领域“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深入推 进,新的《安全生产法》开始实施,生态环保领域《关于深入打好污 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各领域专项 规划及其配套方案推出,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 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以及与上述政策信息相关的 各种管理条例(办法)和标准相继出台并落实的情况下,今年陆续有 新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开始实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和《“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布,相关领域的市场增量以及 存量的转型升级将体现到具体的市场需求上。
(四)国家明确提出的 2030 年“碳达峰”与 2060 年“碳中和” 战略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加大新能源等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智 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以及国务院出台《进一步鼓励软 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等政策引领,将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增量市 场方向,实际需求在 2022 年会有具体表现,也是行业中长期必须关 注和把握的新兴市场。
(五)多种政策引导,国产替代在各行各业有明显加大的趋势。 国防军工大形势倒逼,国产替代形成刚需明显;国防军工需求之外, 重点流程工业通过典型用户的示范应用,具备了从民营企业向大型国 有企业推进、行业点上突破到面上全面突破的可能性。虽然去年四季 度国家对行业产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正式落地,可能引发进口产品一 定程度的提升,我们依然相信,2022 年主要用户行业的国产替代进程 会有明显加快,影响将覆盖行业各个细分领域。
(六)国际市场需求方面,国家层面,“稳出口”压力明显加大; 行业层面,一方面有行业部分企业和产品技术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增强以及国家可能会继续推出货币宽松政策促进出口的有利条件支 撑,另一方面又有世界经济复苏仍将面临不少影响重大的潜在风险, 如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产生负面溢出效应,部分国家债务水 平高位攀升出现债务违约,地缘冲突加剧破坏国际合作,相当一 部分发达国家下调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等,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全球经 济增长的动能和对行业出口需求的不利因素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的不 确定性增大,短期难以做出明确的判断。
在主要服务领域景气度高、 需求旺盛、转型升级要求明确(高铁轨交市场可能相对疲弱)的情况下,2022 年运营的主要任务是继续确保和深挖存量市场,保障主要服 务领域包括石油化工向大型化、高端化、清洁化路线迈进;钢铁行业 以“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两大发展主题加速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稳 步促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环保领域固废、污水、大气污染治理等 领域市场空间加速释放;国内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 型进一步升级;制造业对于高端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不断 上升等需求,不断推进产品迭代,加速进口替代,持续提升在流程工 业和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行业内各细分行业在服务领域中高端产品升 级替代进口产品的能力、单机自动化产品(特别是控制系统)的市场 份额以及在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增量市场产业链上的进展, 将是助推(或掣肘)行业空间和增速的重要因素。为此,给予工业自 动化仪表及系统装置领域整体相对乐观的发展前景预判。
国家层面对科学仪器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有 多次批示提出要重视和解决高端科学仪器“卡脖子”难题,各种政策 扶持也纷纷出台,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大环境正明显改善。去年颁布 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战的意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各领域专项规划及其配 套方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今年陆续开始实施的 《科学技术进步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乃至政府工 作报告中提出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科学仪器行业都是主要的受益者。 综合考虑行业具备良好的政策导向、宽广的服务范围、巨大的市场空 间和国际品牌进口产品长期处于强势地位,进出口逆差居高不下的实际,短期内科学仪器的状况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对具有高端产品 储备和规模化生产的光学仪器和力学环境试验设备等细分领域给予 更多的关注和期待。行业内中高端产品完成升级(特别是软件功能的 升级)并实现更多服务层面上的替代进口、全自动实验室技术的推广 应用以及在生命科学、半导体测试、应用场景由科研向工艺验证和质 量保障转换的拓展值得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为此,给予科学仪器 领域整体审慎乐观的发展前景预判。
国家发改委在《2022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 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提出,2022 年要重点改造燃气、供水、排水、供 热等老化管道及设施;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开展电网升级改 造。水、电、气、热供应用仪表可能全部纳入国家投资拉动的新型城 镇化战略,应该是难得的契机。从细分行业具体情况分析,电能表: 国网、南网稳定输出,海外市场逐步拓展,新能源(充电桩)、储能、 分布式光伏和电能质量分析空间开始显现。水表:行业在国家推进两 化融合、工业互联网等政策引导下,水务产业信息化推进加快步伐, 物联网 IOT 技术渗透率得到快速提升;在整体需求稳定的同时,智能 水表的海外市场开拓、小区水质分析、管网漏损监测能力、智慧水务 整体方案提供能力提升是行业必须关注的问题。天然气计量仪表:民 用产品中 NB 表及系统软件持续较高增速,海外出口的空间值得期待; 工商业计量用流量计,受疫情冲击严重,开拓新能源领域气体计量作 为储备,市场短期也难有起色。热表:更多的体现为地域性市场和需 求,整体萎缩态势明显。同时,供应用仪表普遍存在铜、铝、不锈钢、钢材等原材料使用较多,物流运输成本高的现象,成本压力较大。为 此,给予供应用仪表领域整体中性的发展前景预判。
工业传感器作为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强基工程 的核心内容,其宽阔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无容置疑。作 为国家重点聚焦的关键领域,在工业传感器服务方向上,安全方面的 机会越来越多,高性能传感器需求直线上升;在智能仪表、设备状态 监测、远程诊断、智能运维等方面的应用的天花板明显拉高;环保方 面,越来越重视治理和治理效果评估,直接反应到传感器和仪器仪表 的需求增长上;物联网解决方案对智慧城市(燃气、水务等)、智慧 安全(企业、园区、政务等)以及智慧环保监测等领域有广阔的渗透 空间。同时工业传感器还大量进入消费电子的应用和制造,并在医疗、 汽车、半导体工业等领域加大渗透。行业已有一定研究和储备的高精 度工业传感器(压力、振动、多参数复合等)、传感器芯片关键工艺 自主、在风电等新能源的应用、设备健康管理(EHM)、状态监测(故 障诊断)分析软件等是工业传感器潜在的增量市场。为此,给予工业 传感器领域整体相对乐观的发展前景预判。 结合上面的分析和预判,我们对 2022 年仪器仪表的行业运行前 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预计全年行业营收增速可能为个位数,利润总 额增速可能低于营收增速 5 个百分点左右。进出口逆差可能进一步拉 大,超过 190 亿美元。
(一)加强对影响行业发展重大事件(如疫情防控态势、俄乌冲突影响的关联性、宏观经济新动态等)的研究和预判。如新冠肺炎疫 情走势仍是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年珠三角、长三角疫情的影 响超出想象,明显加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对疫情影响的关联性(包 括用户需求、物流、供应链、运营成本等)值得企业深入思考。特别 是在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的常态化态势可能持续,甚至有比以往更加 收紧的情况下,企业有必要超前做好从严防控态势贯穿全年的思想准 备和各种预案,才能将负面影响和损失降到最小。
(二)保持生产经营安全的底线思维,尤其是行业小微企业,更 要从保生存、活下来的角度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降低资产负债 率,优先必须保证企业的经营流动性,确保满足 2 个月以上的生产经 营用现金存量。降低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预期,特别是在各行各业 不计成本加库存,关键原材料、元器件大量囤积的情况下,有必要认 真分析预判下游用户行业和企业的真实需求,保证对市场需求的合理 把握;严格控制合同质量预防经营风险。加强供应链安全,提高供应 链运行效率,加大供应链柔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讨消耗、供 应本地化的预案。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做好应变极限情况的各种准备, 储备必要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备选方案(备胎);在可能的情况下, 针对特定服务领域客户向上、向下开发特定专用产品。
(三)加强管理,苦练内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培养和提升 企业的应变能力、抗压能力和恢复能力。针对过去企业运行中遇到的 问题和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尤其是要重点解决企业品牌培育、 价格策略、供应链管理、研发效率等非常突出的问题。以提高客户知名度、增强客户粘性、提高市场话语权为目标开展品牌培育工作;就 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价格弹性问题做出长远、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增强 供应链是企业的经营核心资产的理念和认识,加大供应链的投入和培 育力度;将加强 IPD 流程管理,推广产品及软件平台化、模块化、标 准化设计理念;坚持不懈的开展信息化和可视化看板工作。
(四)保持战略定力,聚焦发展。在充满各种不确定的形势下, 要沉下心来,坚持走专精特新企业、当细分行业龙头、争单项(隐形) 冠军的发展路径,要更多的采用聚焦与优势互补的开放合作相结合的 发展模式;要持续保持企业自主创新活力,以不断提升的技术创新能 力支撑中高端产品升级、国产替代和新市场、新应用的突破;经营流 动性有保障的企业,还要尽可能保持甚至加大对产品核心技术、关键 工艺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夯实发展基础,积蓄更多的发展动能。
(五)主动跳出传统服务领域“舒适圈”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在寻求、开拓更多的 增量市场上投入更多的力量。特别是在国家政策明确支持、产业发展 路径清晰、需求乃至刚需态势开始形成的领域和产业链中占据应有的 位置,如双碳、安全、国防军工、绿色可再生能源(锂电、风电、光 伏、氢能等)、半导体、新材料、生命科学以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 “远离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必然错失良好的发展机遇”“现在 企业生存的舒适圈,很可能会是温水煮青蛙的危险圈”等观点和判断, 值得行业企业家们认真分析和思考。